按目前發(fā)展趨勢,城市內的車輛被“新能源”化已經無可避免,輕卡、微面電動化是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就是把減少城市內運營的中重型車輛尾氣排放,例如以天然氣為燃料的自卸車、攪拌車,或是對傳統(tǒng)柴油車提出更高的排放要求,最典型的就是深圳要求重型車新上牌必須符合國五排放標準且裝有DPF顆粒捕集裝置,再逐步淘汰掉城市內能見度很高的老車。
減排除了換天然氣和更高的尾氣標準,還有一條新能源路線,讓中重型車輛電動化。只是以目前的電池水平,純電動的重型卡車幾乎沒有實用價值,折中一下走混合動力技術路線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混動技術最適合攪拌車
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目前這三種新能源技術路線是最常見的,每種技術路線適用的工況各有不同,優(yōu)勢和適用工況可以看下面的表格:
通過表格很明顯可以看的出來,目前真正能規(guī)模應用的只有純電和混動兩條技術路線,而插電式混合動力的特點是低速大扭矩,續(xù)航里程長,適合經常走走停停的車輛,也就是特別適合城市內運營的重型卡車,自卸車、攪拌車等。
由于插電式混合動力需要布置一定容量的電池才能保證使用效果,自卸車的底盤空間過于狹小不太利于布置動力電池,特別是現(xiàn)在的短軸距8x4自卸車,底盤空間小到塞油箱都費勁,更別提電池。攪拌車相對來說可利用空間更多,具備布置動力電池的潛力,再加上攪拌罐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動力驅動運轉,更適合使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路線。
早在2013年意大利的混凝土設備制造商CIFA就推出了混合動力攪拌車,聲稱比傳統(tǒng)攪拌車節(jié)能30%。去年CIFA又推出升級后的ENERGYA插電式混合動力攪拌車,發(fā)動機改為更環(huán)保的天然氣發(fā)動機,比柴油發(fā)動機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國內的插混攪拌車
國內陜汽也出了一款基于德龍M3000生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攪拌車,駕駛室就不多說了,和普通的燃油車沒有區(qū)別,主要是底盤存在差異。
整車使用輕量化低重心設計,少片簧鋼板懸架,鋁合金儲氣筒、油箱、變速器等配置,5.5噸級轉向橋,后驅動橋11.5噸,牽引車上常見的輕量化舉措在這里都能看到。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兩條轉向軸使用了盤剎,后驅動橋也不是普通攪拌車用的輪減橋,而是更適合公路的單減橋。
11.00R20小直徑輪胎有效降低了底盤高度,850x270(8+4)mm既輕量化,高度也比300mm車架略低一點,站在車旁很明顯就感覺比普通攪拌車底盤更低,在公路上行駛穩(wěn)定性會更好一點,只是進出工地就需要多加注意。
最關鍵的是動力配置,濰柴中等排量的WP7發(fā)動機,最大功率才300馬力,扭矩1250Nm,匹配法士特9JSD150T-B手動9擋變速器,沒看錯,手動變速器的混合動力系統(tǒng)。
對于一輛4軸攪拌車僅靠這個動力配置那肯定是不夠的,別忘了它混合動力的身份,還串聯(lián)了一個額定功率113馬力的驅動電機,峰值功率可以達到180馬力,配合300馬力的發(fā)動機動力就很強勁了。
關于整個混動系統(tǒng)的結構原理陜汽并沒有對外做詳細信息展示,只透露有純電+混動模式,根據(jù)底盤結構,可以看出是發(fā)動機+取力器+電機+變速器的結構,猜測內部有2個離合器控制動力結合與中斷,實現(xiàn)發(fā)動機發(fā)動機驅動或電機驅動取力器以及動能回收功能,宣稱可以節(jié)省燃油20-30%。
取力器放在發(fā)動機和電機之間的設計讓發(fā)動機在熄火的狀態(tài)下攪拌罐也不停止旋轉,驅動電機會提供動力。這就解決了在裝卸料的時候發(fā)動機還要怠速運轉的問題,噪音、燃油消耗都可以減少,充分發(fā)揮混動系統(tǒng)的優(yōu)勢。
在駕駛室和攪拌罐之間的位置塞下了兩組武漢力神提供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總容量只有46.08kwh,大約是純電動攪拌車的1/4,自重增加的不多,比純電動攪拌車更有輕量化優(yōu)勢。
最后只在電池組右邊找到一個支持750V電壓的直流充電口。
混合動力系統(tǒng)最大的特點是“取長補短”,燃油發(fā)動機在走走停停的路況和低轉速下運行無法達到最省油工況,而電機就可以彌補發(fā)動機低速工況的短板。特別是對攪拌車而言,停車等待卻要保持攪拌罐繼續(xù)運轉,電機代替發(fā)動機是最佳的選擇。即便是沒有政策因素,混合動力攪拌車也具有經濟優(yōu)勢。
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專汽網[m.y9005f.cn]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專汽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專汽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專汽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專汽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3、同時為給讀者帶來更豐富的資源信息,專汽網從即日起誠征好稿,投稿郵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關注 專汽網 微信
下載 專汽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