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期待像寶馬和豐田那樣的戰(zhàn)略合作模式能夠在中國車企間出現,中國車企間的聯合一定會大有可為。”——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董揚
2014年,中國經濟開始呈現出“新常態(tài)”。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yōu)化升級;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chuàng)新驅動。這股浪潮之下,中國汽車產業(yè)也已經步入到發(fā)展過程中的關鍵時刻,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以下簡稱中汽協(xié))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將其稱之為“中國汽車產業(yè)的新常態(tài)”。
他認為,中國汽車新常態(tài)包括:第一,中國汽車市場規(guī)模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產銷量連續(xù)六年位列第一;第二,市場增速不斷放緩;第三,能源、資源、環(huán)境、交通,各方面矛盾日益突出;第四,全產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包括中國品牌的發(fā)展,正在成為重要性、關鍵性的因素。
所以,在種種條件變化的情況下,中國汽車產業(yè)應該怎么辦?特別是對于剛剛走出“十二連降”泥潭的中國品牌來說,他們又該如何發(fā)展?
董揚表示,綜合過去幾年的發(fā)展情況來看,中國品牌在品牌競爭力方面還和國際品牌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是整個行業(yè)必須要正視的事實,不可辨駁。但與此同時,中國品牌在過去幾年間卻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同樣不可忽視。
首先,在產品競爭力方面,中國品牌轎車、SUV等乘用車質量水平迅速和國際品牌接近,有些銷量比較好的產品更是與國際品牌水平相當,其自主研發(fā)、質量管控、體系建設的能力都在日益增強。其次,在品牌建設方面,中國品牌也有很大的進步,不僅漸漸走出了多品牌的“誤區(qū)”,而且開始將品牌與細分市場相結合,針對不同人群強調不同的品牌文化內涵。
因此,盡管歷經了“十二連降”的困局,也依然受困于品牌力不足的掣肘,可是中國品牌還是在不斷努力,以尋求向上突圍。特別是在零部件配套、核心技術突破、品牌提升、走向海外等難題很難在短期內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包括一汽、上汽、長安、東風、北汽、奇瑞、比亞迪等18家中國品牌乘用車企業(yè)也已經決定“抱團取暖”,并正在中汽協(xié)的牽頭下,建設“中國品牌乘用車聯席會”的機制和制度。
董揚介紹,“中國品牌乘用車聯席會”發(fā)起于2014年10月在重慶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主要工作將從四個方面展開:一是在研發(fā)方面,各企業(yè)通過合作進行新技術開發(fā);二是在零部件采購方面,通過集中支持優(yōu)秀的本土零部件廠商來促進零部件的基礎研發(fā);三是在產品的品牌宣傳方面進行合作;四是在海外出口、建廠方面,多家企業(yè)將共同面對目標國市場。
“我很期待像寶馬和豐田那樣的戰(zhàn)略合作模式能夠在中國車企間出現,中國車企間的聯合一定會大有可為?!钡c此同時,董揚也強調,這樣的聯合一定要具備自身的特點,引導大家實現共贏。“比如,整車面對零部件,汽車面對媒體,中國企業(yè)面對目標國。總之聯合的領域要對外,要揚長避短,而不能面對競爭領域?!?/strong>
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專汽網[m.y9005f.cn]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專汽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專汽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專汽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專汽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刪除。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3、同時為給讀者帶來更豐富的資源信息,專汽網從即日起誠征好稿,投稿郵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關注 專汽網 微信
下載 專汽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