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熱線 18008665020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專汽話題 > 冷鏈運輸 >

踏入2019的購車節(jié)點,運輸市場會怎樣?該不該買車?該買什么車?

來源:中國卡車信息網 作者:未知 時間:2019-02-14 瀏覽次數(shù):608

  春節(jié)后歷來是購車的高峰期。即將踏入2019的購車節(jié)點,不少卡友們心中彷徨,運輸市場預期怎樣?該不該買車?該買什么車?

  相信對于經濟形勢、運價等方面的文章大家已經看了無數(shù)篇,但宏觀分析對于買車換車的指導意義卻有限,還是需要結合自身的運輸領域、客戶做針對性分析。為此,小編結合2018年出臺的一項政策,為大家2019年經營規(guī)劃和購車提供一點參考。

  根據(jù)國務院在2018年印發(fā)的《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政策要求指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長三角地區(qū)、汾渭平原等區(qū)域為主戰(zhàn)場,以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為主攻方向,不斷完善綜合運輸網絡,切實提高運輸組織水平,減少公路運輸量,提升鐵路、水路運輸能力,同時加快信息資源整合提速發(fā)展多式聯(lián)運。以期到2020年,鐵路貨運量提升11億噸,水路貨運量提升5億噸,公路貨運量減少4.4億噸。

  政策之劍懸在頭上,將來對于物流行業(yè)會有哪些影響?

  以單車運力30噸、單月單車運輸數(shù)15趟計算,4.4億噸等同于大約8萬輛重卡一年的運力。也就是說,該項政策在未來兩年,預期會壓縮掉8萬輛重卡的運輸需求。以國內重卡450萬輛(400-500的中間值)的保有量來計算,未來將有2%左右的重卡運力資源閑置。

  看到這里有人會長舒一口氣:僅僅2%不會傷筋動骨。就算每名卡友每人年收入減少2%,甚至5%,也沒有大的影響。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繼續(xù)往下講。

  鐵路、水路運輸其路線決定其無法輻射到支線物流網絡,擠占的必定是干線陸運的市場份額,而干線運輸又是陸運利潤較高的一個板塊。同時還要注意,450萬輛重卡的保有量中,很大一部分是不會涉入干線運輸?shù)墓こ誊?。所以,這個政策對于陸運,尤其是干線陸運的影響將遠大于數(shù)據(jù)的預期。

  對干線陸運影響大,支線未來就是安全的領域嗎?

  未必!隨著鐵運、水運對干線陸運擠壓效應,將會釋放一部分運力到支線陸運市場,其競爭也將逐漸增大,畢竟各級物流的之前的壓力是互相傳導的。

  有人會問了:原本已經舉步維艱的陸運市場,2019年受政策影響會不會雪上加霜?

  答案是:會!

  在2018“貨運行業(yè)如何應對公轉鐵挑戰(zhàn)論壇”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余興源處長曾指出:公路承擔了過多的煤炭、鋼鐵、糧食等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任務,將大宗物資的長途運輸轉向鐵路和水運,這是運輸結構調整的一個著力點。

  機會同樣存在

  小編認為,一個行業(yè)越來越難并不見得因為市場蕭條,而是部分經營者沒有能及時轉型。目前,我國海鐵聯(lián)運比率僅2%左右,歐美國家普遍達20-40%。

  在長途大宗物資運輸過程中,要以鐵水為主、公路作為銜接,但現(xiàn)在公鐵、公水之間“連而不暢、鄰而不接”和“最后一公里”問題突出。也可以說“最后一公里”銜接將是《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特別是對于大型生產企業(yè),鐵路、水路“最后一公里”在廠區(qū)、園區(qū)進不去,最后必須通過公路倒駁接載。而真正能夠承擔多式聯(lián)運經營人,能夠整合多種方式、發(fā)揮整體效益的運營組織方目前在國內不多。

  在這一領域,陸運企業(yè)、車主存在一定的效益挖掘空間,把陸路運輸在整個運輸鏈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通過中短途運輸,重點做好鐵路、水路公路自身的銜接,做好配送。

  另一方面,居民消費對于生鮮、快遞配送的需求在持續(xù)增加,城市內冷鏈、短途運輸需求連續(xù)多年呈上漲的趨勢,且預期依然看漲,因此像冷藏車、倉柵車、廂式貨車這樣的車型應該會比較暢銷。這也是今后陸運從業(yè)者可著重關注的一個業(yè)務增長點。

  總之,前面抽絲剝繭分析了未來陸轉鐵、陸轉水以后所迎來的挑戰(zhàn)和機遇。辛苦開車在路上,忙碌賺錢不容易,兩耳多聞窗外事,正確選擇真受益。希望能對大家以后怎樣經營、怎樣選車提供一些幫助。

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轉載請附帶本文網址:http://m.y9005f.cn/news/42078.html

專汽網[m.y9005f.cn]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專汽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專汽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專汽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專汽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3、同時為給讀者帶來更豐富的資源信息,專汽網從即日起誠征好稿,投稿郵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